林芳苗小檔案 外貿協會副秘書長林芳苗。圖/貿協提供
外貿協會今年邁向關鍵50年,三年多前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上任後突破框架,強力推動貿協數位轉型,也拔擢貿協首位女副秘書長林芳苗。林芳苗在歷經三年多數位轉型後強調,疫情來臨前原本就在進行的計劃,在疫情期間瞬間加速,數位化成了「非做不可」的趨勢工程;而不僅貿協推廣工作數位化,更進一步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數位,以面對後疫情時代嚴峻的挑戰。
林芳苗認爲,貿協是政府重要經貿推廣組織,目的就是協助企業走入國際市場拿訂單,同時配合國家政策推廣貿易工作,面對目前艱困的經貿環境,數位化成爲了新常態,但「危機就是轉機」,加速數位轉型不僅對中小企業、對貿協來說都是正面影響。
外界預測2022年、甚至2025年纔會恢復正常,但無論是否恢復正常,全球貿易工作與環境肯定完全不一樣,林芳苗指出,貿協是國家推廣經貿的先鋒部隊,所以更應與時俱進,在此之前,貿協已經做了很多數位行銷工作,包括經濟部委託的數位轉型服務行銷列車,協助與輔導企業數位行銷。
林芳苗說,疫情影響下貿協的工作相對改變,像是今年所有實體推廣活動轉爲數位,包括一年高達數百場的會展、會議等均發展爲線上展,且不管未來是否恢復常態,數位化已成必然趨勢,如果實體展恢復舉辦,也會以虛實並進方式進行。另外,過往貿協帶廠商赴國外辦展或參展,今年因疫情許多國際大展取消實體改爲線上展,貿協也積極協助廠商參加線上展,而若是展覽取消,貿協亦帶着廠商自行舉辦線上展,透過駐外單位邀請買主一起連線拓銷,像是今年的東京時尚展取消,貿協即帶着臺灣經貿網會員廠商舉辦線上展、線上貿易團等,至於國內專業展如電腦展、自行車展等則是透過3D、VR等舉辦虛擬展。
採購洽談會則是透過視訊進行,從市場面到產業面,半年來累計近300場,林芳苗指出,從3月至今半年來,包括新品發表、拓銷團等均從原來線上1、2百人擴增至1、2千人,最經典就是防疫醫療議題與產品,因臺灣防疫得當,透過邀請臺灣各大醫療院所與新南向國家或在地臺商、買主溝通與分享,亦顯示全球經貿走向數位化。
林芳苗也不諱言,疫情讓貿協會展收入大減,開源節流前提下,人才培養與新科技引入仍需延續,這是數位轉型組織優化的重要一環,也因此新血仍需挹注,像是今年招考才過,產業與科技人才是貿協最需要的人才,尤其是邀請產業界具經驗人才。她說,以往貿協攬纔多數以功能、市場導向,兩年前新增產業拓展處就是期望能加強培養產業界人才,讓服務企業時可以講同樣專業話術,達到溝通效果。
科技人才也是,轉型數位勢必需要科技人才來執行,包括數據分析人才等,林芳苗說,如同董事長一再重申每個企業都應該是科技公司,貿協是推廣組織,勢必要在產業領域與數位領域熟悉才行,所以就要先轉型爲科技公司,透過晉用產業人才、科技數位人才,來進一步對產業與數位轉型做進一步瞭解,並透過數據分析才能夠了解廠商的服務需求,且更快速擬定貿協新的業務方向。
黃志芳表示,這三年多來貿協數位轉型業務非常倚重林芳苗,而林芳苗也不負使命,帶着同仁打造「One TAITRA」單一資訊入口網站,林芳苗說,貿協全年度運營多項廠商服務,如拓銷團、展覽、課程、研討會等,目的希望陪伴國內廠商在世界各地拓銷;而爲整合拓銷資源、導入科技應用,「One TAITRA」就是依據廠商需求,即時推播相關活動與重要外銷資訊,也因爲One TAITRA的建置,讓疫情期間加速線上所有推廣工作能迅速一一實行,甚至在6月快速讓臺灣防疫國家館成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