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首次實現低軌寬頻衛星批產 今年第1季擇機發射

大陸首次實現低軌寬頻衛星批產 今年第1季擇機發射

4消防弟兄火场殉职…殡仪馆设联合灵堂 家属悲伤频拭泪

大陸首次實現低軌寬頻衛星批產,將於今年第1季擇機發射。(央視)

任正非批评「不学英文」 直言「在世界上没法就业!」

據新華社微博消息,近日,由銀河航太自主研製的6顆低軌寬頻通信衛星正式出廠,這是大陸首次批量研製低軌寬頻通信衛星。該批衛星目前已運抵發射場,將於2022年第1季擇機發射。發射成功後,將構建衛星網路試驗網路,可實現單次30分鐘以上的連續通信服務。

2021年8月,大陸工信部宣佈中國5G基地臺數與終端連接數佔全球比重均超過70%,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面通信網路。而新的目標,正在向空間通信進發。

據《中國經營報》報導,早在2015年,美國航太發射公司Space X就公佈了「星鏈計劃」,並計劃發射1.2萬顆低軌通信衛星,建成後地面使用者可直接通過終端連接衛星,實現全球網路通信。這一計劃的誕生,也間接拉開了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競爭大幕。除美國外,目前包括歐洲、日本、韓國等通信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都提出了衛星網路計劃。

按照衛星軌道高度不同,通信衛星按距離地面高度可分爲低軌、中軌和高軌三類,其中低軌衛星軌道高度通常在500km~2000km,由於部署距離低,具備「低延遲、低輻射、低成本」等特性,且不用架設基地臺,信號覆蓋不受地域限制,故與5G形成互補,被視爲現有地面網路通信的有效補充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將低軌衛星通信需使用的非地面波(NTN)技術納入5G範疇,正是全球通信標準制定組織3GPP正在努力的目標。2021年9月,3GPP公佈5G技術標準的R17版本將於2022年凍結髮布,標準將首度引入非地面波技術,以作爲5G標準的一部分。業內廣泛認爲,這對於移動與衛星通信產業而言,將是一座重要里程碑。

王龄娇指控邱议莹疑贿选 邱:交给检调调查

TrendForce研報預估,截至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將有望達2950億美元,年增長率達3.3%。尤其是在中國,受物聯網需求與有限軌道資源驅動。預計2021~2035年中國衛星網路總產值或可達9337.7億美元。

有相關數據統計,2021 年全球共進行航太發射活動144次,向太空送入1816個航天器,其中近地軌道1777個。大陸在2021年發射衛星的數量爲97顆。

聖鬥士星矢:聖鬥少女翔 車田正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