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科技大學研發出漸凍人腦波溝通輔具,團隊人員正在進行系統使用說明。(臺北科技大學提供)
臺北科技大學研發出漸凍人腦波溝通輔具,團隊人員正在進行系統使用說明。(臺北科技大學提供)
臺北科技大學研發出漸凍人腦波溝通輔具。(臺北科技大學提供)
漸凍人受漸凍症所苦,最後恐面臨癱瘓與失能等病症,臺北科技大學研發15套「智慧腦波溝通」設備,系統除了能讓病友表達YES或NO,還能傳達喝水、抽痰、想聽音樂、看股票等需求,這套儀器在28日正式轉交給漸凍人協會,並且也即將進入商品化階段,盼能造福廣大漸凍症病友。
臺北科技大學發展健康照護科技多年,去年與漸凍人協會發起「爲愛解凍:募資開發意念輔具募資計劃」,獲得曹仲植基金會關注,募資成功,後來經過1年的研發測試,完成15套「智慧腦波溝通」設備,28日正式交接給漸凍人協會,並提供給15位病友使用。
俗稱「漸凍症」的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」是運動神經元疾病之一,臺灣每年新增病患至少460人,而國內目前的總罹病人數約1000人,平均每3天就有一位新的漸凍症病友。
漸凍症是一種「逐漸不能動」或「逐漸失能」的疾病,最初是肌肉乏力,逐漸地四肢、軀幹等全身逐漸無力癱瘓、無法言語、呼吸衰竭,而漸凍人最後可能連眼球都無法轉動,全球因此目前都在研究重症漸凍人的溝通輔具。
臺北科技大學副研發長、機械系副教授劉益宏表示,3年前團隊開始與漸凍人協會合作開發腦波偵測輔具,原本只能偵測病友對於是或否的意願,但透過曹仲植基金會以及科技部計劃協助,結合人工智慧AI、、腦波信號處理、機電整合的技術,將漸凍人的腦波、意念,轉譯成文字語言,讓病患與外界重新搭起溝通途徑。
劉益宏進一步指出,雖然此次交接的設備只有15套,但已成爲全球針對漸凍人腦波溝通輔具開發的最大規模案例,不再只侷限於實驗室階段,具有高度指標意義。
臺北科大副校長楊重光表示,這回開發的意念輔具,軟體硬體多由臺北科技大學自行研發打造,整體系統趨於商品化。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與漸凍人協會密切關注病友使用心得,使腦波溝通輔具能更臻於完善,擴大服務更多病友,甚至將臺灣智慧科技輔具技術擴散至世界舞臺。
漸凍人協會理事長林詠沂則說,漸凍症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,能在ALS相關領域的研究上有所突破,是所有漸凍病友以及家屬們的共同心願,這次「腦波溝通輔具設備」的開發,對中、晚期漸凍病友的對外溝通進展,具有重大的意義,非常感謝財團法人曹仲植基金會贊助研究經費、臺北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全心投入,以及15位病友的參與。